優化「短期訪客計劃」 促進香港文體交流國際化
- 霍啟剛Kenneth Fok
- 6月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先導計劃」自2022年推出,並於2024年6月1日起恆常化,正式命名為「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計劃」(下稱:「短期訪客計劃」)。目前已擴展至12個指定界別,相關計劃已成為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體育交流的重要政策工具。自「短期訪客計劃」推出至今,整體使用人數顯著增長,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已達到16,940人次,較2023年提升37.5%,其中近七成申請來自文化藝術(佔7.6%)及體育界別(佔61.5%),分別較2023年同期上升50.4%和35.7%,總受惠人數突破一萬。這些數字不僅反映計劃的需求持續增加,更證明其有效促進香港作為國際文化交流與體育盛事之都的定位。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業界仍面臨諸多挑戰,亟需進一步優化。
文化界受惠有限上調簽證費令藝團叫停演出
據觀察,文化藝術界與體育界的受惠情況存在明顯差距,反映「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計劃」尚有完善空間。目前,相關計劃中的文化藝術界認可主辦機構僅限於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四個法定機構或政府部門,且要求活動需有上述四個機構主動籌辦。相關門檻導致許多藝團及中小型文化團體無法適用計劃,故仍須為海外藝術家申請常規工作簽證,令計劃未能達到「便利人才來港交流」的初衷,簽證申請的程序亦為文化團體的工作量及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上調簽證費用的措施,對文化藝術界衝擊尤甚。早前筆者舉辦「短期訪客計劃」講解會,邀請了入境處代表出席,超過60位體育及文化藝術團體代表出席,會上出席者就計劃積極討論,有中小型藝團及文化界人士反映,高昂的簽證成本已迫使他們取消或縮減國際合作項目,有關措施與政府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形成矛盾。現時已有藝團因無法負擔多名海外藝術家的簽證費用,最終放棄原定的製作計劃,削弱了香港的文化多元性與創意活力。
急需擴大認可主辦機構簡化入境程序
據了解,現時入境事務處每年需要審批大量簽證申請,透過實施「為來港參與指定界別短期活動的訪客提供入境便利計劃」,不但有效促進體育文化活動的國際交流,更有助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冗余。
筆者認為政府面對財政壓力,以「用者自付」的原則上調簽證費用無可厚非,惟需要與不同政策目標間取得平衡。現時文化藝術界認可主辦機構是四個法定機構或政府部門,行政處理上定必容易簡單,惟未必惠及廣泛的文化藝術界。「短期訪客計劃」實行至今井然有序,既然未有發現濫用情況,故建議政府從根本上進行優化,擴大「短期訪客計劃」的認可主辦機構覆蓋範圍,考慮分階段納入規範及具認受性的非牟利藝術團體,並增加不同的措施保障機制合理運用,例如設立聲明制度、濫用懲罰機制等等,確保各團體負責任地運用計劃。
「短期訪客計劃」作為一個效用顯著的計劃,相關部門應定期檢視,持續優化以擴大正面作用。作為立法會議員,筆者現正深入諮詢業界意見,了解前線人員的需求,結合調研結果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與相關部門爭取更好地落實有關措施。
計劃的優化不僅關乎入境程序簡化,更是香港文化體育軟實力提升的關鍵措施之一。唯有打破現有限制,才能真正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優勢,讓文化藝術與體育交流成為連結世界的橋樑。期待透過各方努力,將計劃轉化為促進香港國際化的強大引擎,為國際人才來港交流提供更理想環境。
霍啟剛
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
原文刊於:香港《香港01》
刊登日期:2025-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