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歷史古蹟活化機制須完善

歷史古蹟是社會的珍貴財富,能打造成旅遊景點及文化地標,有利文化軟實力的輸出。近年,特區政府一直推出不同措施嘗試活化各區的歷史古蹟,這是公眾所樂見的。不過,現有的活化機制仍有優化空間,以下將就三點提出建議。


第一,「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要提高場地營運的可持續性。計劃自2008年推出以來,已經過了六輪申請,推出了20多個古蹟供非牟利機構投標營運。在實際操作上,有兩大問題出現。首先,標書難以通過審核,景賢里、虎豹別墅曾兩度流標,而舊大埔警署、粉嶺裁判法院亦試過一次,部分古蹟長期丟空。另外,中標團體若未能以成熟的商業模式營運,實在難以生存。例如香港新聞博覽館,每年營運開支高達800萬元,要達到收支平衡並不容易;而芳園書室、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虎豹樂圃等場地更避不開停止營運的命運。這些實例將影響中小型非牟利機構的申請信心,最終或會導致具創意的活化方案被扼殺,不利多元發展。未來相關計劃應要跳出固有思維框框,放寬申請團體的資格,特別就商業機構的參與度加入更多彈性,讓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確保場地有長期營運的能力,更好發揮歷史古蹟的功能。


第二,加強對外宣傳平台的應用,提高歷史古蹟知名度。自新冠疫情以來,旅客的旅遊習慣經歷了改變,文化深度旅遊成為了大眾的新寵。特區政府正積極建設文化旅遊的基礎,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了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鼓勵旅遊業界開發更多具文化及古蹟元素的旅遊路線和產品;文體旅局亦將會在今年7月舉辦文化旅遊路線設計比賽,加強各個古蹟景點的聯繫,以歷史故事吸引旅客。不過,要取得成功,讓旅客得到景點訊息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透過更多有效方法實現對外宣傳。旅發局每年都會花上超過10億元推廣香港,其「香港‧大城小區」的宣傳網站也取得了成功,未來應重點加強歷史文化古蹟的介紹。與此同時,筆者認為可以更好利用駐內地和外地的經貿辦公室(ETO),開拓內地和海外市場,提高香港歷史古蹟在全球的知名度,打造網紅建築地標。事實上,香港的主要旅客來自內地,透過內地的社交媒體和網站,將可以快速及廣泛傳播古蹟旅遊資訊,因此政府有必要設立賬號並持續經營。


第三,為具價值的歷史建築打造知識產權(IP),主動掀起文創商品熱潮。對大多數歷史古蹟而言,參觀門票是營運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場地的面積限制了收入的「天花板」。如是者,「開源」和穩健收益成為了推動持續活化歷史古蹟的關鍵。香港部分歷史古蹟的禮品店,出售的產品定位不清,不少更與歷史古蹟無關,難以吸引遊客購買。這樣除了不利場地的財政,更浪費了透過遊客宣傳景點的大好機會。環顧內地,故宮文創正是效法的楷模,其文創產品年銷售收入曾超過15億元人民幣。香港不乏文化人才,政府應該牽頭進行跨部門合作,提供資源鼓勵香港藝術家創作配合歷史建築的文創產品,在激活文創產業、發展文化旅遊和輸出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均能帶來更多可塑的空間。


香港有眾多歷史古蹟資源,只要完善現有的活化機制,加強政府部門和產業之間的合作,才為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藉此輸出文化軟實力,支持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7-09

最新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茹國烈|滬「演藝新空間」興起 啟迪香港化危為機

最近為藝術發展局策劃了一個上海演藝市場研習團,四天三夜的行程,目的是想知道為什麼在疫情期間,全世界的演藝活動都受到打擊之際,上海反而產生新的演藝行業形態,造就了「演藝新空間」的興起。 2020年底,一齣叫《阿波羅尼亞》的小型音樂劇在漢口路的亞洲大廈開演。這個改編自韓國小劇場的作品,是一齣沉浸式演出。小小的空間只能容納一百人,裝修成一間二十世紀初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酒吧,觀眾入場也就是進入酒吧。演員只有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培養閱讀氛圍 建設智慧型城市

2024年4月23日,香港將迎來第一個全民閱讀日,一系列閱讀活動將在各區進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2024香港閱讀+」閱讀嘉年華會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揭幕,通過大型展覽、作家講座和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鼓勵市民培養閱讀習慣。藉此契機,本人及一班熱愛閱讀的有心人,共同成立香港閱讀推廣人協會,希望在過去聯合各界倡議「香港全民閱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更多跨界、跨部門的合作,吸引更多人參與閱讀,在讀書中受益

【剛好有理】專欄|麥家昇|規範人工智能 促進文創發展

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月前憑藉小說《東京都同情塔》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獎。 她獲獎後坦言,小說中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言論引發不小爭議。有人將之和去年四月份德國藝術家Boris Eldagsen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獲獎相提並論,證明人工智能已經在文字和影像等創意產業領域達到專業水平。從過往幾年的「抗拒」,到近年的「無法抗拒」,社會已對人工智能的態度產生了變化。 有人把人工智能視之為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