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發揮中資企業力量 支持香港文化產業

中資企業一直與香港經濟與民生發展息息相關,由「三趟快車」、東江水輸港,到新冠疫情時供港物資的保障,其貢獻有目共睹。在港中資企業也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撐,現時在港設辦事處的境外公司中,有近三成企業的母公司是在內地,對香港經濟具不可忽視影響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對接國家戰略上有穩固優勢,對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起關鍵作用。


中資企業可以發揮其優勢,在支持香港文化產業化發展,以及提高市民的愛國情懷上,發揮重要作用。


文化是凝聚民心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過去多年,不少龍頭中企在香港長期贊助藝團,例如九大藝團、香港藝術節等,當中不少項目內容也是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對中企的定位來說,支持此類的項目有助商業網絡的擴展,同時展現社會責任以提升企業形象;對藝團而言,他們可以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成為創作的推動力,絕對是一種雙贏及可持續的策略。不過,中企即使有意願資助藝術項目,也有機會遇上不同種類的困難,有心無力,政府應盡可能從中提供協調和支持,破解障礙。


比如說,中資企業在接觸香港中小藝團方面未必有充足渠道,所以中企可以資助的藝團不多,方式也比較單一。對藝團進行長期資助並非不好,只是要加快文化產業化,保持藝術產業發展豐富多姿,是需要支持一定的「新血」推動競爭。今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將創意香港改組成文創產業發展處,有關功能相信也是為了創造更多商業機會。這個新的部門,相信會成為中企與中小藝團的合作橋樑,打造出一個資助及融資平台。


此外,政府的資助計劃可以放寬和鼓勵商業機構參與。政府現有大多數資助計劃,只限非牟利機構申請,難以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態圈。事實上,創造具有國際級數的作品或技術,例如荷里活的人工智能電影特效,需要投入數以億元資金,政府現有的資助計劃實在無法推動。因此,政府應重新審視各項文體資助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放寬及鼓勵商業機構參與,讓中企在藝術產業化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落實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筆者早前出席了香港設計中心負責營運的深水埗設計及時裝基地開幕儀式,見到有很多設計師都在為香港傳統品牌重新設計包裝,為企業帶來活力。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青年「四業」發展,特別加強了就業、創業部分,中資企業其實有多元業務,政府也可以考慮增加誘因,多與中企進行協調,善用他們的資源、網絡,讓香港設計師能有為中企品牌進行設計的機會,藉此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甚至以創意設計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中資企業在香港貢獻良多,政府也有責任說好他們的故事,加強中資企業和社區、市民的接觸,讓香港市民通過中資企業了解國家經濟發展和戰略布局,讓在港中資企業成為連結香港和內地的橋樑。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12-11

最新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茹國烈|滬「演藝新空間」興起 啟迪香港化危為機

最近為藝術發展局策劃了一個上海演藝市場研習團,四天三夜的行程,目的是想知道為什麼在疫情期間,全世界的演藝活動都受到打擊之際,上海反而產生新的演藝行業形態,造就了「演藝新空間」的興起。 2020年底,一齣叫《阿波羅尼亞》的小型音樂劇在漢口路的亞洲大廈開演。這個改編自韓國小劇場的作品,是一齣沉浸式演出。小小的空間只能容納一百人,裝修成一間二十世紀初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酒吧,觀眾入場也就是進入酒吧。演員只有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培養閱讀氛圍 建設智慧型城市

2024年4月23日,香港將迎來第一個全民閱讀日,一系列閱讀活動將在各區進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2024香港閱讀+」閱讀嘉年華會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揭幕,通過大型展覽、作家講座和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鼓勵市民培養閱讀習慣。藉此契機,本人及一班熱愛閱讀的有心人,共同成立香港閱讀推廣人協會,希望在過去聯合各界倡議「香港全民閱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更多跨界、跨部門的合作,吸引更多人參與閱讀,在讀書中受益

【剛好有理】專欄|麥家昇|規範人工智能 促進文創發展

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月前憑藉小說《東京都同情塔》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獎。 她獲獎後坦言,小說中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言論引發不小爭議。有人將之和去年四月份德國藝術家Boris Eldagsen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獲獎相提並論,證明人工智能已經在文字和影像等創意產業領域達到專業水平。從過往幾年的「抗拒」,到近年的「無法抗拒」,社會已對人工智能的態度產生了變化。 有人把人工智能視之為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