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劉灝顯|重視音樂教育 譜出文化都會美妙旋律

新年伊始,香港校際合唱節舉辦了開幕禮暨大匯演音樂會,為合唱節2024年度的一系列學校合唱教育活動揭開序幕。


今次的校際合唱節邀請了本港八隊學校合唱團參與演出,亦廣邀社會各界一同觀賞表演。


香港很多學校的音樂科都不是「專科專教」,意指老師任教音樂科以外,仍要任教其他學科,而音樂老師即使精通不同樂器,也不等於有修讀音樂教育,授課十分吃力。同一時間,不少學生或缺乏家庭資源,無法在坊間修讀音樂課程,學校音樂課成為他們唯一可以接觸音樂的途徑。當音樂課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時,學生就難以從小被發掘音樂潛能。要開啟學生的音樂世界,合唱團就成為一個很好的窗口,讓所有喜歡音樂、喜歡唱歌的學生,不論資質都可以參加,亦讓有潛質的學生被啟發,進一步栽培他們。


在音樂會期間,令筆者最感動的,是見證學校合唱團的成長以及老師的付出。回想當初構思音樂會時,校際合唱節本着「讓學校合唱團被社會看見」的理念,讓一直默默耕耘,且有顯著進步的學校合唱團得到表演機會。雖然有些參與表演的學校合唱團並非傳統勁旅,但觀眾仍然十分讚賞。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觀眾能夠享受到有心思及優秀的演出,有賴老師付出心力及時間選曲、練習指揮及帶領合唱團排練。香港老師在學校身兼不同的職責,還要在繁重的教務中抽出額外的教學時間準備音樂會,委實不容易。


加強對老師的培訓,是十分重要的。合唱節今年為音樂老師及指揮提供八節工作坊,希望為老師提供培訓工作,幫助老師成長。長遠而言,香港學校需要在音樂教育落實專科專教,培養未來音樂藝術人才。


在這次音樂會表演的隊伍中,香港培正小學的演出特別值得一提。該校老師去年參加了合唱節的延伸計劃「學校合唱團培育計劃」,內容包括為期一年的聲樂、指揮課程及指導坊,到今年的表演,合唱團由選曲、指揮技巧,以至合唱團排位等,都有顯著突破,令所有人喜出望外。音樂會結束後,培正小學的校長特意前來與我分享,指他覺得合唱節的活動十分有意義,學校師生得到表演機會,得到熱情的鼓勵,令他認同學校未來應投放更多資源支持合唱團發展,令我們合唱節團隊都深受鼓舞。


縱使在香港發展藝術教育一點也不容易,但今次音樂會的成功,印證我當初的想法:在合唱節加入音樂會元素,讓學生得到社會的認同,增強自信心及實戰經驗。透過合唱,我們相信可以提升音樂能力外,也能塑造良好品格,正如合唱節的八大核心價值,包括增強自信、培養毅力、建構團隊精神等,在我們盡力推廣這些價值的同時,亦一同借鑑音樂會的成功經驗,探討如何透過長遠及可持續的支援,全方位照顧音樂老師及學生,讓香港成為文化之都,孕育本地藝術人才。



劉灝顯

香港校際合唱節藝術總監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4-04-08

最新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茹國烈|滬「演藝新空間」興起 啟迪香港化危為機

最近為藝術發展局策劃了一個上海演藝市場研習團,四天三夜的行程,目的是想知道為什麼在疫情期間,全世界的演藝活動都受到打擊之際,上海反而產生新的演藝行業形態,造就了「演藝新空間」的興起。 2020年底,一齣叫《阿波羅尼亞》的小型音樂劇在漢口路的亞洲大廈開演。這個改編自韓國小劇場的作品,是一齣沉浸式演出。小小的空間只能容納一百人,裝修成一間二十世紀初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酒吧,觀眾入場也就是進入酒吧。演員只有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培養閱讀氛圍 建設智慧型城市

2024年4月23日,香港將迎來第一個全民閱讀日,一系列閱讀活動將在各區進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2024香港閱讀+」閱讀嘉年華會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揭幕,通過大型展覽、作家講座和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鼓勵市民培養閱讀習慣。藉此契機,本人及一班熱愛閱讀的有心人,共同成立香港閱讀推廣人協會,希望在過去聯合各界倡議「香港全民閱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更多跨界、跨部門的合作,吸引更多人參與閱讀,在讀書中受益

【剛好有理】專欄|麥家昇|規範人工智能 促進文創發展

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月前憑藉小說《東京都同情塔》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獎。 她獲獎後坦言,小說中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言論引發不小爭議。有人將之和去年四月份德國藝術家Boris Eldagsen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獲獎相提並論,證明人工智能已經在文字和影像等創意產業領域達到專業水平。從過往幾年的「抗拒」,到近年的「無法抗拒」,社會已對人工智能的態度產生了變化。 有人把人工智能視之為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