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加強「南南合作」 保障糧食安全
上周筆者作為中糧集團外部董事,到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進行考察拜訪。 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農產品大國,目前我國主要進口農作物黃豆、玉米、高粱、小麥和大麥,很大一部分來自這兩個國家。在一周的行程中,考察團深度調研了集團在兩國的投資情況、產業布局,並有幸體驗了食糖產業的完整生產過程。...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協調各方豐富電子教學資源
教育局推動電子教學已有10年歷程,但在全面發展電子教學的步伐中仍然較為緩慢。在疫情期間,學校為了保持教學進度,紛紛製作電子教材進行線上教學,但質量參差,突出本港電子教學落後的問題。 電子教學在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培養數字人才上發揮重要作用,普遍應用電子教學是世界發展趨勢。電子教...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推動灣區文化合作 講好中國故事
上周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人文灣區機遇灣區分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的文化界人士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大灣區文化的精神內涵和發展路徑。10年間灣區融合發展漸趨成熟,在硬件聯通、政策促進之後,我們更需要用文化交流合作鞏固融合發展的成果。粵港澳三地有非常深厚的歷史...
【剛好有理】專欄|茹國烈|滬「演藝新空間」興起 啟迪香港化危為機
最近為藝術發展局策劃了一個上海演藝市場研習團,四天三夜的行程,目的是想知道為什麼在疫情期間,全世界的演藝活動都受到打擊之際,上海反而產生新的演藝行業形態,造就了「演藝新空間」的興起。 2020年底,一齣叫《阿波羅尼亞》的小型音樂劇在漢口路的亞洲大廈開演。這個改編自韓國小劇場...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培養閱讀氛圍 建設智慧型城市
2024年4月23日,香港將迎來第一個全民閱讀日,一系列閱讀活動將在各區進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2024香港閱讀+」閱讀嘉年華會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揭幕,通過大型展覽、作家講座和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鼓勵市民培養閱讀習慣。藉此契機,本人及一班熱愛閱讀的有心人,共同成立香港閱讀推...
【剛好有理】專欄|麥家昇|規範人工智能 促進文創發展
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月前憑藉小說《東京都同情塔》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獎。 她獲獎後坦言,小說中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言論引發不小爭議。有人將之和去年四月份德國藝術家Boris Eldagsen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獲獎相提並論,證明人工智能已經在文字和影像等創...
【剛好有理】專欄|劉灝顯|重視音樂教育 譜出文化都會美妙旋律
新年伊始,香港校際合唱節舉辦了開幕禮暨大匯演音樂會,為合唱節2024年度的一系列學校合唱教育活動揭開序幕。 今次的校際合唱節邀請了本港八隊學校合唱團參與演出,亦廣邀社會各界一同觀賞表演。 香港很多學校的音樂科都不是「專科專教」,意指老師任教音樂科以外,仍要任教其他學科,而音...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申辦女足世界盃 打造灣區盛事名片
體育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同時也能向世界展現我國綜合國力及社會文明程度。去年在澳大利亞及新西蘭舉辦的女子足球世界盃,售出近200萬張門票,全球電視觀眾高達20億人,是史上觀眾人數最多的女性體育賽事,反映女足成功在世界建立地位。而中國女子足球超級聯賽創辦至今超...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文化資源 打造香港旅遊新品牌
邁入「藝術三月」,不少國際藝術盛事和藝術活動匯集香港,Art Basel、Art Central中環展會、金庸百年誕辰紀念、TeamLab維港彩蛋,還有來自美國的全球潮流文化盛事ComplexCon落戶香港,從文化藝術到時尚潮流,都成為市民大眾關注和討論的話題,甚至不少外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