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蘇惠良|加強兩地出版合作 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

香港的出版市場細小,出版社一直都是艱苦經營,近年遇上疫情及實體閱讀下跌的雙重打擊,更是雪上加霜。繼有大型連鎖書店退出市場外,這兩年結業的出版社也為數不少。出版業在數碼轉型及尋找新商機兩個題目上都費盡心思。


內地市場發展之迅速是舉世公認的,全球都盼望進入內地市場分一杯羹。香港作為背靠祖國的城市,理應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唯因法規的差異一直只有望門興嘆,多年來只能以版權交易的方式將作品授予內地出版社出版簡體版。香港出版業一直希望能夠加強兩地合作,特區政府應推出政策便利香港出版物進入內地市場。儘管兩地的市場存在差異,但香港出版物很多選題都吸引內地讀者,還有一些具香港特色的題目,對內地讀者亦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打通對內地的門戶,實在是香港出版業一直以來的期望。


在香港中聯辦努力協調下,香港出版業成功爭取首個「香港出版社與內地出版社合作出版(試行)計劃」。計劃於2022年推出,特別批出一批出版書號,交由廣東省的三家出版社負責與香港出版社合作出版簡體版的香港圖書。該計劃為香港出版社同業打開了內地的龐大市場,擴闊了出版選題的選擇,解決了本地市場狹小的規限,為香港出版業發展帶來了曙光。


這個計劃由香港出版總會負責協調,徵集香港出版社提供適合的書籍,讓內地出版社挑選有市場潛力的書籍洽談合作出版內地簡體版書籍。去年已經有十多個項目出版,今年還有二十多個項目將會出版。已出版的項目其中不乏相當成功的例子,如通過雙方出版社的努力,將一本在香港已出版了多年的書籍,透過重新規劃及對內容修訂後,於短時間內已經取得超過一萬本的銷售成績。可見透過雙方的深入合作,結合兩地專業編輯的經驗,可令合適的選題發揮更大潛力。


雖然有成功的例子,但計劃初期也遇上很多問題。兩地市場運作及讀者口味存在不少的差異,由於過往兩地出版社的合作都只是建立於版權授予模式,雙方對大家的運作模式及出版方向都不太深入了解。隨着兩地復常通關,雙方人員的實體交流可期,相信經過深入的溝通及互相了解後,接下來的合作必定能夠更具效率,出版更多令內地讀者眼前一亮的作品,令更多香港圖書走進內地市場。但兩地的合作不僅是止於「走進去」,更大的希望是一起「走出去」。


香港出版業的優勢在於長期與國際出版業打交道,對國際出版市場相對了解,溝通亦有一定的經驗,對外輸出版權亦已經多年,對外的條件相對成熟。但怎樣把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輸出世界,確實需要連結內地龐大的出版同業,共同發掘更多精彩的選題,共同攜手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好好重新演繹,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我覺得這才是這個合作計劃的最終使命及意義,我深信亦是兩地出版同業對未來發展的願景,為兩地出版業帶來更宏大的發展前景。



蘇惠良

香港書刊業商會會長

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2-06

最新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培養閱讀氛圍 建設智慧型城市

2024年4月23日,香港將迎來第一個全民閱讀日,一系列閱讀活動將在各區進行。在剛剛過去的周末,「2024香港閱讀+」閱讀嘉年華會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揭幕,通過大型展覽、作家講座和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鼓勵市民培養閱讀習慣。藉此契機,本人及一班熱愛閱讀的有心人,共同成立香港閱讀推廣人協會,希望在過去聯合各界倡議「香港全民閱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更多跨界、跨部門的合作,吸引更多人參與閱讀,在讀書中受益

【剛好有理】專欄|麥家昇|規範人工智能 促進文創發展

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月前憑藉小說《東京都同情塔》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獎。 她獲獎後坦言,小說中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言論引發不小爭議。有人將之和去年四月份德國藝術家Boris Eldagsen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獲獎相提並論,證明人工智能已經在文字和影像等創意產業領域達到專業水平。從過往幾年的「抗拒」,到近年的「無法抗拒」,社會已對人工智能的態度產生了變化。 有人把人工智能視之為新

【剛好有理】專欄|劉灝顯|重視音樂教育 譜出文化都會美妙旋律

新年伊始,香港校際合唱節舉辦了開幕禮暨大匯演音樂會,為合唱節2024年度的一系列學校合唱教育活動揭開序幕。 今次的校際合唱節邀請了本港八隊學校合唱團參與演出,亦廣邀社會各界一同觀賞表演。 香港很多學校的音樂科都不是「專科專教」,意指老師任教音樂科以外,仍要任教其他學科,而音樂老師即使精通不同樂器,也不等於有修讀音樂教育,授課十分吃力。同一時間,不少學生或缺乏家庭資源,無法在坊間修讀音樂課程,學校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