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劉灝顯|重視音樂教育 譜出文化都會美妙旋律

  • 劉灝顯
  • 2024年4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4月9日

新年伊始,香港校際合唱節舉辦了開幕禮暨大匯演音樂會,為合唱節2024年度的一系列學校合唱教育活動揭開序幕。


今次的校際合唱節邀請了本港八隊學校合唱團參與演出,亦廣邀社會各界一同觀賞表演。


香港很多學校的音樂科都不是「專科專教」,意指老師任教音樂科以外,仍要任教其他學科,而音樂老師即使精通不同樂器,也不等於有修讀音樂教育,授課十分吃力。同一時間,不少學生或缺乏家庭資源,無法在坊間修讀音樂課程,學校音樂課成為他們唯一可以接觸音樂的途徑。當音樂課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時,學生就難以從小被發掘音樂潛能。要開啟學生的音樂世界,合唱團就成為一個很好的窗口,讓所有喜歡音樂、喜歡唱歌的學生,不論資質都可以參加,亦讓有潛質的學生被啟發,進一步栽培他們。


在音樂會期間,令筆者最感動的,是見證學校合唱團的成長以及老師的付出。回想當初構思音樂會時,校際合唱節本着「讓學校合唱團被社會看見」的理念,讓一直默默耕耘,且有顯著進步的學校合唱團得到表演機會。雖然有些參與表演的學校合唱團並非傳統勁旅,但觀眾仍然十分讚賞。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觀眾能夠享受到有心思及優秀的演出,有賴老師付出心力及時間選曲、練習指揮及帶領合唱團排練。香港老師在學校身兼不同的職責,還要在繁重的教務中抽出額外的教學時間準備音樂會,委實不容易。


加強對老師的培訓,是十分重要的。合唱節今年為音樂老師及指揮提供八節工作坊,希望為老師提供培訓工作,幫助老師成長。長遠而言,香港學校需要在音樂教育落實專科專教,培養未來音樂藝術人才。


在這次音樂會表演的隊伍中,香港培正小學的演出特別值得一提。該校老師去年參加了合唱節的延伸計劃「學校合唱團培育計劃」,內容包括為期一年的聲樂、指揮課程及指導坊,到今年的表演,合唱團由選曲、指揮技巧,以至合唱團排位等,都有顯著突破,令所有人喜出望外。音樂會結束後,培正小學的校長特意前來與我分享,指他覺得合唱節的活動十分有意義,學校師生得到表演機會,得到熱情的鼓勵,令他認同學校未來應投放更多資源支持合唱團發展,令我們合唱節團隊都深受鼓舞。


縱使在香港發展藝術教育一點也不容易,但今次音樂會的成功,印證我當初的想法:在合唱節加入音樂會元素,讓學生得到社會的認同,增強自信心及實戰經驗。透過合唱,我們相信可以提升音樂能力外,也能塑造良好品格,正如合唱節的八大核心價值,包括增強自信、培養毅力、建構團隊精神等,在我們盡力推廣這些價值的同時,亦一同借鑑音樂會的成功經驗,探討如何透過長遠及可持續的支援,全方位照顧音樂老師及學生,讓香港成為文化之都,孕育本地藝術人才。



劉灝顯

香港校際合唱節藝術總監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4-04-08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政府應推動戲院行業轉型創新

2024年對香港電影業是大起大落的一年,兩部電影《破·地獄》和《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破億,對業界是很大的鼓舞,但仍然未能改善整體的困局。近日2024年香港票房出爐,全年總收入為13.4億元,比2023年的14.3億元下跌了6.2%,成為近13年新低。...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推進機制改革 提升盛事質量成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國家提出的重要規劃,而大型盛事活動則是最佳的呈現方式。近年本港致力打造盛事經濟,要推進盛事產業化,需要放眼長遠,由「量」向「質」提升,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積極發展文體IP授權、文化融資等新業務。在場地維護更新、租用機制,以及盛事資助分配上,當...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