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來論】西九重新定位 發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港澳專章》,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但凸顯中央政府對香港文化發展的重視,亦賦予香港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下新的使命。香港憑藉獨特的文化背景,擁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既能協助國家向海外輸出文化軟實力,為「雙循環」戰略作出貢獻;亦能在藝術科技新時代,發展這片產業規模增長迅速的「藍海」。


「文化」將會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詞,緊接的日子香港要就文化發展訂立周詳的發展計畫,而西九文化區(下稱:西九)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在新時代之下必須盡快找出合適的定位和營運模式。


西九應定位為國際文化藝術集中地,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非只聚焦於各類表演者在港交流,同時更需要支持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例如經典作品修復、作品鑑定等專業服務,及提供專業資格考試、版權申請等配套服務。


過去十多年社會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持續提高,甚至成為了企業的重要資產,致使知識產權交易需求與日俱增。香港有着低稅率及優越的地理優勢,打造成世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是絕佳的選擇,故西九應積極吸引文化藝術產業落戶,並定期舉行知識產權拍賣會,以建設完整產業鏈,為香港完善文化藝術生態。


當下西九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資金流,未來三年預計赤字達到三十億,社會嘩然。單靠政府撥款及場地收益支持,要完成計畫中的西九已不現實,甚至連營運都會出現困難,未來必須採取商業和文化藝術並存的模式營運。


西九擁景觀優美的海濱長廊,加上鄰近高鐵站及港鐵站,交通便利,屬極佳的商業用地。建議盡快興建商業樓宇,引入跨國企業及中資企業租賃,以租金收入支持區內發展。同時為了避免租金過高而抹殺文化藝術人士使用園區的機會,應規定商業樓宇騰出一定空間,作為年輕藝術家的表演場地,並要確保租金不會為藝術家及藝團造成沉重負擔。


此外,西九亦可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建造場館,讓企業冠名贊助場館建造,或讓企業營運場地,除了可加快表演場地建成,亦確保日後營運不會受資金問題影響。


西九重新定位能有效完善香港的文化產業鏈,為有關產業打下堅實根基。不過,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任重道遠,西九文化區重新定位僅屬一小部分,特區政府應盡快以科學化數據及前瞻性目光制定長遠計畫,向內地部委多學習,與海外機構外多交流,在人才發掘培養、資格互認等方面加以配合,順利推展往後的工作。



霍啟剛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藝術發展局大會委員

 

原文刊於: 香港《星島日報》

刊登日期: 2021-08-28

連結:https://today.line.me/hk/v2/article/MWLoYM

相關文章

塑造文化之都 打造人文香港

筆者從去年9月起在香港文匯報刊登「剛好有理」文章,分享對於本地文化體育的看法,不知不覺已持續了一年。文化藝術已經成為香港閃耀的名片,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確立了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定位,善用香港「一國兩制」制度的優勢,為香港在新時代新征程定下...

香港要成為推廣中華文化的平台

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讓我無比自豪、無比激動。回歸以來,香港飽經風雨,但在中央的支持下總是安然渡過,浴火重生。如今,香港仍擁有穩固的國際地位,向全球證明了「一國兩制」是成功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習近平主席說:「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這句話為全港市民及...

發展體育事業 提升香港競爭力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在國家支持下,市民一同見證和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無疑,團結社會對於破解難題至關重要,而體育活動對於團結社會則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香港正處於發展的新起點,特區政府應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既可改善市民健康,又可發掘本地體育人才,提升香港未來競爭力。...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