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接通軟硬件共建體育灣區

過去五年,習近平主席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深刻闡述,去年更提出「一點兩地」指示,即是「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為大灣區賦予全新的歷史定位。大灣區在體育範疇有不少競爭優勢,加上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2025年全運會的契機,未來要全面加強區內軟硬件對接,打造面向世界的體育灣區。


大灣區體育資源豐富,有不少知名度高的體育賽事,例如歷史悠久的「省港盃」足球賽、澳門格蘭披治賽車;硬件基礎亦十分優越,除了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香港啟德體育園等超大型場館快將落成,大灣區內亦有68個競賽場館正在升級。


然而大灣區賽事活動在匯聚世界頂級運動員、吸引全球體育觀眾上仍有提升空間,同時亦要加強引入國際高水平運動隊伍訓練競演、提升職業俱樂部項目多樣性、聚合體育服務產業鏈、建設體育科研學術交流平台。

硬聯通軟銜接 創新思維求突破


要推動建設「粵港澳體育灣區」,我們有不少工作需要開展。首先,圍繞「三地三中心」,即重大賽事活動承接地、體育組織區域總部集聚地、高水平運動員訓練基地、運動醫學和康復治療中心、體育教育及學術交流中心和體育產業會展中心等六大核心功能,將大灣區打造成「三地三中心」示範點,促進不同產業相互支持發展。


此外,我們也要推動體育板塊的硬軟件對接,一方面是「硬聯通」,優化場地、資金、人才等全要素資源配置,建設體育社會組織服務陣地,試點開展國際化體育人才驛站建設,探索人才引進政策;另一方面是「軟銜接」,落實體育規則銜接,探索建立互通互認的標準積分制度體系,研究「一事三地」、「一策三地」的創新舉措。同時我們應該豐富粵港澳大灣區賽事體系,打造大灣區公開賽、挑戰賽、精英賽等區域賽事;亦應共同承辦國際知名賽事,聯合打造國際賽事品牌。


最後,大灣區有豐富的嶺南體育文化內涵,例如武術、龍舟、龍獅等傳統項目文化,可以通過展覽、展演等活動,講好一代宗師葉問、乒乓球冠軍容國團、棒球項目之父梁扶初等嶺南體育名人報效祖國的故事。我們亦可考慮開設青少年體育交流營,以「同生活、同運動、同體驗」幫助三地青少年了解灣區體育發展,加深情感聯繫,培養家國情懷,促進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探索大灣區制度融合,以體育凝聚人心,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是未來的重要工作,期待香港的體育界友好,多深挖箇中機會,共同為大灣區發展作出貢獻。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4-03-18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藝術治療支援SEN學生

保障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有公平學習機會和良好成長環境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多年來,本港的教育體系以「普通中小學校」和「特殊學校」雙軌制的模式進行融合教育,保障SEN學生得到合適的支援。2008年,特區政府頒布了《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希望學校為每個SEN學生度身訂做支援措施,然而措施成效仍有待提升。 時至今日,普通公營中小學的SEN學生已達到58,890人,佔總體學生人數11%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說好香港故事 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過去的周末,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在尖東海濱舉行。170支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的龍舟隊伍、逾4,000名選手,一連兩日展開激烈競逐。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今年比賽陣容龐大,比賽運動員人數與到來參賽外隊的數目都比往年有增長,彰顯香港國際地位。 旅遊業及私人消費不僅是支持香港疫後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之一,亦是為市民提供工作機會的重要產業平台。發展盛事經濟作為今年拚經濟目標的重要舉措,其深度與廣度都迎來了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加強「南南合作」 保障糧食安全

上周筆者作為中糧集團外部董事,到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進行考察拜訪。 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農產品大國,目前我國主要進口農作物黃豆、玉米、高粱、小麥和大麥,很大一部分來自這兩個國家。在一周的行程中,考察團深度調研了集團在兩國的投資情況、產業布局,並有幸體驗了食糖產業的完整生產過程。 城鎮和耕地面積須取得平衡 考察團在旅程中更深刻意識到糧食安全問題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以阿根廷為例,該國近十幾年來深受高通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