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深入社會為民服務 選委肩負時代責任

關心社會、接地氣,聽取市民心聲,並向政府反映意見,是每一個選委的責任。新選制下,不論是中央或香港市民,都對選委有更高要求和期望,選委須提出有利社會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協助政府完善施政,落實「愛國者治港」,重塑良政善治新格局,促進香港的繁榮發展,回歸為民服務的初心,也回歸到「一國兩制」的初心。


選委會選舉圓滿完成,是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選舉回歸專業理性,選委會將來提名及選出第六屆行政長官、選出第七屆立法會共40名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意義重大,必須作出對國家、特區政府及香港廣大市民負責任的選擇。


選委肩負重要責任,必須做好為民發聲的工作,提出對香港社會有利的理念和倡議,並且支持和協助政府不斷完善施政,促進香港的繁榮發展。


開創社會新出路


關心社會,聽取市民心聲,並將他們的聲音反映給政府相關部門,是每一個選委的責任。在選委會選舉期間,筆者很高興有機會到將軍澳,向市民宣講完善選舉制度的好處,聆聽市民意見,該區街坊非常熱情,紛紛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街坊更陪筆者在路邊站了個半小時。


兩天下來收穫豐富,聽到不少關於文化、體育領域的建議:有街坊反映運動員保障、外援等問題;有退休多年的街坊堅持終身學習,經常參加歌唱、書畫興趣班,希望政府增撥資源推動社區活動;不少街坊非常支持政府今次購買東京奧運轉播權;也有街坊支持以後有文化體育消費券。很多市民的心聲,筆者也會一一向政府反映和跟進。


近年筆者接觸到不少有志於文化藝術發展的年輕人,與他們的持續接觸也令我深有反思,他們肯搏肯捱,重視精神追求和自我認同,但礙於缺乏人脈網絡和工作經驗,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迷茫和障礙。特別是去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為社會帶來衝擊,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更難以倖免。


回歸為民服務初心


去年七月香港疫情嚴峻之時,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全部關閉,演出被逼暫停,文化藝術教學工作全面停頓,本人當時邀約一班文化藝術工作最前線的年輕人溝通,大部分人士因無法申請到「藝術文化界資助計劃」的7,500元資助而感到困擾,尤其是剛剛畢業的文化藝術系畢業生,更難以證明個人的「文化」身份。近期再次邀約這些年輕人茶敘,有部分朋友表示家長及學生已逐步接受網教,收入轉趨穩定;惟也有幾位藝術老師表示,礙於網教不適合他們的教學範疇,有關工作未見起色,暫時轉投保險行業,期望疫情過去再重新出發。


新的選舉制度下,不論是中央或香港市民,都對新一屆選委會有更高要求和期望,廣泛接觸市民、聽取市民意見、如實反映民意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未來還要持續落實「愛國者治港」、監察政府施政和重塑良政善治新格局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回歸為民服務的初心,也回歸到「一國兩制」的初心。



霍啟剛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

刊登日期:2021-09-30

連結:https://bit.ly/3DduPZd

最新文章

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讓我無比自豪、無比激動。回歸以來,香港飽經風雨,但在中央的支持下總是安然渡過,浴火重生。如今,香港仍擁有穩固的國際地位,向全球證明了「一國兩制」是成功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習近平主席說:「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這句話為全港市民及國際投資者都派下了定心丸。 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能夠推動香港持續發展,為國家日益進步作貢獻。全球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在國家支持下,市民一同見證和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無疑,團結社會對於破解難題至關重要,而體育活動對於團結社會則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香港正處於發展的新起點,特區政府應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既可改善市民健康,又可發掘本地體育人才,提升香港未來競爭力。 記得1997年,我仍在英國留學,當年特意跟學校請假,趕及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前從英國回港,與家人一同見證歷史時刻。6月30日晚上,細雨淅瀝

新一屆立法會開局踏入第二個月,新手及連任議員共同攜手令議會運作重回正軌,貫徹落實「5點希望」,助譜特區「由亂入治而興」的管治新藍圖和憲政新秩序。然而經歷以往對議會運作長時間的衝擊,新一任議員對內要推動議會重建秩序、對外要重建市民對立法會的信任,便要在行政主導體制下,完善問責機制,優化立法監察,推動良政善治,紓解深層次矛盾。 行政主導切合香港需要 強調制度自信協調配合 香港的行政主導體制,要求行政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