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筆者帶領港區人大代表團在甘肅考察,首站是敦煌。雖然到過敦煌多次,但每一次站在莫高窟的時候,總會有幾首大詩人的詩句縈繞腦海,如千多年前唐朝王之渙的「春風不度玉門關」,而莫高窟裏面的壁畫,經過千年,歲月的痕跡沖刷不去那曾經的光芒。壁畫上的舞姿,在今天任何一種舞蹈表演中都可以看到,處處顯示它千百年來對舞蹈藝術的影響力。
這個場景,給予筆者非常深刻的感受:藝術,是經得起時代的洗禮、是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的。所以,如何將中華文化透過藝術去表達出來和發揮影響,就要在培養和傳承上下功夫。
向全球推廣中華文化底蘊
香港,雖然只是中華文化中的滄海一粟,但卻一直是近代的中外文化交匯中心。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使命,我們不僅要推動香港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更要促進香港文化與藝術的培育和發展,從而協助國家將中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底蘊,向全球推廣,善用文藝作品知識產權、促進文藝繁榮,團結凝聚在國內外的藝術家,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
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在中國文聯的大力支持下,「第14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9月在香港順利舉行,以「固本鑄魂:藝術教育與中華精神之培養」為主題,共同探討「藝術教育」的時代風貌、發展方向、價值追求,在教學相長中探討藝術真諦。今次論壇邀請到來自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近90位藝術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出席,分屬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等多個藝術領域。相信專家學者的分享,能夠提升藝術教育對社會的效益,增強社會凝聚力,將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
貢獻國家軟實力大幅提升
文化之樓要蓋得更高、影響力要輻射得更廣,就必須要有非常穩固的根基。我們的本源是什麽呢?就是源遠流長的華夏歷史與文化、藝術,是我們炎黃子孫的不屈不撓、同舟共濟、艱苦奮鬥本質,是中國經過歷代發展而來的民族共融、兼容並包的胸襟的文化,這就是我們的中華精神。這些個特質,就像土壤一樣,經過千百年的落葉與各種大自然的營養累積、沉澱成為豐富的養分,就能培育出好的植物、果子,百花齊放。
有好的土壤,也需要好的種子跟培養,在藝術方面也一樣。雖然藝術家的天賦是非常重要,但這是種子;大書法家、畫家也不是一下筆就能揮毫潑墨的,舞蹈家、歌唱家也要不斷練習和提升的,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下的功夫愈深,經過鑄煉、沉澱,愈能散發文化人、藝術家那種獨特的氣質與不凡的影響力,這就是大家往往用「從靈魂深處發出來的呼喚」,來形容一些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或者演出。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我們都懷着興奮的心情,熱烈慶祝國慶。國家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和持續發展,經濟快速增長,種種科學技術的突破,國力日益強大,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我們為祖國的輝煌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作為文化藝術界的一分子,也應該在中華文明建設、提升國家軟實力上,發揮更積極的貢獻。在此祝願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馬逢國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文聯會長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10-0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