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適度投入公共資源 支持文體高質發展

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環球經濟仍有待復甦。上周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特區政府面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採取穩步向前的策略,重新審視和調配不同資源提高效率。不過,各界都盼望,政府能夠平衡社會發展利益,在未來一年適當注入資源推進香港的產業升級,抓緊文化體育帶來的機遇,與國家一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預算案的較前部分提到了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有關盛事經濟的內容實屬不少。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持續推動盛事經濟是必須的工作。其中,預算案再次提及即將成立盛事統籌協調組,期望協調組將來可以主動對接不同潛在盛事主辦機構,並重新審視現有的資助計劃撥款機制和上限,為支持國際級盛事主辦單位提供更大誘因和彈性。預算案亦預留了一億元用於加強未來三年的盛事宣傳,有關金額並不大,因此必須聚焦目標市場,吸引相關旅客。


其次,預算案提及會盡快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有關藍圖關乎文化產業化的方向,對業界及香港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2023年施政報告曾指出會在當年內公布和推展藍圖,但至今仍未有消息,盼望可以加快推進工作,使「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可以更好落實。


預算案也提到了今年10月舉辦的首屆香港演藝博覽,當前藝發局正在如火如荼籌備有關活動,海外業界友人都對此非常期待。演藝博覽除了是一個為業界提供商機的重要綜合平台外,也是服務香港總體發展策略的重要活動。「一帶一路」國家是我國重點合作夥伴,藝發局早前也曾出訪中東四國、南非等地,物色不同的文化交流項目,以配合「一帶一路」戰略。期待香港演藝博覽可以促進香港和海外企業走進內地市場,為經濟帶來增長動力。


預算案在公共財政部分提到要檢視政府基本工程緩急優次。社會理解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有必要制定硬件建設的優次安排,但要推動文化、體育普及化和盛事化,增加場地供應必不可少,並且刻不容緩。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了《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將會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另外也提及興建多家博物館和文化設施,其中重建香港大球場、擴建奧運大樓、興建大會堂二期提出已久,可是至今仍未落實,盼望政府會有更多關注,支持文體長期發展。


預算案在體育範疇的撥款比預計中少。全運會是國家給予香港的重要任務,尚餘一年多的時間就會舉辦,卻未見太多詳情,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將有關內容提交到立法會討論,群策群力。特首李家超多次提及體育「五化」,但預算案關於產業化和專業化方面未見相關內容。希望政府與相關的持份者進行更多溝通,讓體育「五化」可以更好落實,互相配合,成為文化「軟實力」輸出的重要引擎。未來香港要善用互聯互通等國家支持的政策,着手推進文化體育產業化、市場化,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製造高質量紅利,增添香港的活力,強化香港擔當中外文化交流橋樑的角色,保持經濟繁榮發展。



霍啟剛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4-03-05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政府應推動戲院行業轉型創新

2024年對香港電影業是大起大落的一年,兩部電影《破·地獄》和《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破億,對業界是很大的鼓舞,但仍然未能改善整體的困局。近日2024年香港票房出爐,全年總收入為13.4億元,比2023年的14.3億元下跌了6.2%,成為近13年新低。...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推進機制改革 提升盛事質量成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國家提出的重要規劃,而大型盛事活動則是最佳的呈現方式。近年本港致力打造盛事經濟,要推進盛事產業化,需要放眼長遠,由「量」向「質」提升,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積極發展文體IP授權、文化融資等新業務。在場地維護更新、租用機制,以及盛事資助分配上,當...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