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其施政理念「以結果為目標」,各界翹首以盼。為實現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被賦予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定位,筆者期盼施政報告在五方面多加着墨:
第一,多管齊下落實體育「五化」。普及化是發展體育產業的基礎,政府在2018年為此投放1億元開展「地區體育活動資助計劃」,但要加強成效和持續性,政府往後應考慮成立推動體育普及化的專項資助,由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協助審批,善用十八區的力量推動普及化。同時,亦應考慮加強推廣「一場多用」,以解決體育場地不足的問題。而在後疫情時代,政府亦應考慮設立香港自身的品牌活動,例如善用四面環海的優勢,在觀塘海濱舉辦歷時一個月的粵港澳大灣區水上嘉年華,並增撥資源發展青年人喜歡的新興運動,以推動普及化和盛事化。特區政府並應與內地盡快商討建立體育專業資格互認機制。
第二,支持香港演藝業發展。政府應支援海外電影來港取景,放寬電影製作團隊申請政府場地拍攝的審批。未來,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應考慮加強新電影的推廣,特別是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對目前投資體量相對較小的港產片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也期望政府為香港電影爭取更多國際影視活動的參展機會。
第三,規劃文化發展藍圖,促成國內外團體合作。香港多年來缺乏清晰的文化發展政策,文化政策長期停滯不前。政府有必要重設文化委員會,進行全面的文化研究及規劃文化藝術發展藍圖。
第四,幫助業界升級轉型,以圖書說好中國故事。建議開設「出版發展基金」,幫助業界升級轉型,包括發展數碼出版及設立銷售平台,幫助業界開拓市場,配合國家提升民眾閱讀風氣的大方向,建立「悅讀城市」的形象。同時,優化現有書展的定位,加強推廣香港作家和創作,並拓展業界交流活動和知識產權交易。往後,應爭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舉辦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鞏固香港在圖書出版界的領先地位。
第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善用香港優勢帶來經濟發展新動力。政府應考慮設立自願性版權註冊制度,促進知識產權創作及貿易。同時,建議政府與內地研究擴展《專利合作條約》和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試行計劃的適用範圍,讓更多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適用於香港。此外,知識產權金融化及藝術科技發展將會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政府亦應加強有關方面部署。
要促進香港的經濟轉型,需多管齊下,支持體演文出的發展,將文化打造成香港的新名片,為支持國家長遠發展作出貢獻。
霍啟剛
立法會議員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2-10-17
連結:https://bit.ly/3gepF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