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實現文化體育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數字經濟是國家在新時代着力推動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香港文化和體育界的機遇。早前立法會就「為數字經濟和電子政務立法」議案進行大會辯論,不少議員提出針對數字經濟的寶貴意見。而對於「數字文化」,大家可能比較陌生,這指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智能工具(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將文化進行數字化。而數字化的精髓並不是單純透過科技改變展示方式,而是如何將資料轉化為數據,為進行各類型的決策提供基礎,最終是讓市民有更便捷的生活。

例如將博物館和圖書館數字化,打破地域界限,實現文化輸出,並且引伸出更多的服務。內地推動數字博物館多年,北京故宮早前推出了「數字故宮」的程式,讓民眾透過線上方式全方位飽覽故宮全貌。各類文創IP在內地引起博物館熱潮,亦能創造長遠文化產業收益。在海外,100%虛擬畫廊Virtual Online Museum of Art 在2020年正式上線,整個博物館都是以電腦生成,用家可以享受虛擬世界的嶄新體驗。

數字化也是國際趨勢。全球的圖書館正逐步實現數字化,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32個公共團體合作在2009年建立了世界數字圖書館,涵蓋193個國家的資料,而且翻譯成多種語言,讓不同國家的著作能隨時傳遞。雖然香港的圖書館系統也有數字館藏,但發展仍未成熟。近來大眾慣於使用電子設備閱讀,這驅動了公共圖書館發展雲端書庫,以及把館藏數字化。政府應掌握好市民借閱書籍的數據,逐步以數字存放方式更替殘舊實體圖書,釋放圖書館空間進行優質文化交流活動,推動閱讀風氣。


數據應用是數字經濟中的核心,是需要智能化的分析,以優化管治和帶來更好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將服務互聯網化。「數字文化」和「數字體育」亦需要實現應用,例如內地建立的「國家公共文化雲」平台,整合各類型的文化資訊。最近,香港天水圍文物修復資源中心項目準備提交立法會財委會,但文件未有提過數字化功能和數字館藏策略等,期待康文署能夠將香港現有的博物館相關資料整合成為數據庫,便於民眾不時查閱,並通過數據分析進行進一步的應用開發。


本月初,國家五個部門聯合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旨在推動深化虛擬現實在各行業領域的有機融合,例如實現虛擬現實+文化旅遊、+體育健康、+商貿創意等,定下多項重點任務同落地措施。其中「依託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是一個重要基礎,是香港可以參考的部分。早前有一位開發創意寫作智能系統的年輕創業朋友跟我分享,他已經基本完成了人工智能輔助系統的技術問題,最大的難點反而是要充實數據內容。如果政府能夠牽頭搭建或支持民間企業開發數字化內容平台,並積極向公眾分享收集得來的數據,以豐富數據資源,將會令數字經濟的生態變得更完整。


當然,要實現數字化,法規的配合,以及大量措施配合是非常關鍵,包括知識產權及虛擬資產的法制保護、平台的建立、商界的參與等,盼望政府多加留意,讓香港成為有數字特色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霍啟剛

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青聯副主席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2-12-19

連結:https://bit.ly/3G1ziSL

最新文章

2023中關村論壇上周在北京開幕,與會者共同討論未來發展趨勢,探討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之路。 數字體育結合科技和體育,是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的體現。透過虛擬方式延伸傳統體育場景,以遊戲產業體育化、虛擬體育、類比運動等方式呈現。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數字體育將可協助推進養老服務,同時提升人民身體質素,有助傷病防護,實現全民健康,減輕國家醫療開支及壓力。近年,國際奧委會等組織開展了奧林匹克電競

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未來香港的重點工作。上周筆者獲邀在全國政協「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專題協商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自出席,座談會上還有各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各單位領導負責人、各界專家學者,彼此的互動交流令大家獲益良多。 中共二十大報告曾提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大小藝團正逐步將中國傳

今年是筆者爺爺霍英東先生誕辰100周年,早前紀念座談會於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身出席,並會見了我們一眾親屬。看到爺爺生前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親朋好友,相聚於人民大會堂,透過一段又一段的回憶,共同回顧爺爺的一生,緬懷他的成就,作為第三代的成員,筆者心情無比激動。 在座談會上細聽一個又一個關於爺爺的故事,筆者更清楚其愛國愛港愛鄉的赤子情懷始終不渝。爺爺透過不同的方法和平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