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增強書展角色 促進文明互鑒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香港書展在本月舉行,這是香港疫後復常首次舉辦的書展。展場人頭湧湧,許多名作家獲邀出席講座,場面充滿活力。

 

書展是香港的文化名片,文字和出版更是記錄承載着一個地方的軟實力,正如特地前來出席書展活動的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表示,香港發展正處於由治及興新階段,香港的出版業亦正處於新局面、新飛躍的關鍵時期,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窗口,希望出版機構講好當代中國故事,搭建起中西文化融合發展的平台,為促進世界和諧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香港書展在推動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上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香港書展須通過專業論壇、版權交易等活動,為業界提供交流機會,讓出版機構的版權負責人前來洽談、購買國外版或翻譯版權。另一方面,是要讓本港文學代理人接觸海外出版公司,令他們在香港書展期間達成合作。


其次,書展要辦得國際化,廣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出版社、優質書籍參與,並邀請書籍原作者、譯者來港分享。例如法蘭克福書展每年會設一個主賓國,舉辦與該國相關的文化交流活動,協助業界和這些國家搭建合作關係。


科技日新月異,大眾閱讀方式有變,這為出版業帶來一定挑戰。今年書展首次引入在網絡平台嘗試直播「帶貨」,方便海外及內地讀者網上購書,以及推廣「出版3.0–香港智能電子書庫」、「電子書出版轉換平台」等電子平台。大眾感受到政府的推動和業界積極轉型,以「出版×科技」的方式擴展發展道路。閱讀能提升社會質素、增加文化厚度。今年更值得欣喜的,是4月23日「香港全民閱讀日」終於擺上日程,明年將正式推出,期待這個具標誌性的日期能夠帶動香港的閱讀氛圍。多年來,香港出版學會每年舉辦「全民閱讀調查」,顯示香港閱讀風氣持續轉弱,公共圖書館使用率也在不斷下跌。趁「香港全民閱讀日」的契機,組織全年的推廣閱讀活動,連結出版社、書店、作者和文化人、學界和商界,從4月23日的全民閱讀日活動,到夏季的香港書展,以及社區書節,有助持續推動大眾閱讀風氣。政府更可考慮在創意香港下成立「出版發展基金」,支持出版業界對海內外推廣活動、人才培養以及教育出版等產生誘因。


期待香港書展不斷完善,提升香港出版業在華文出版界乃至全球的競爭力,更多面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優秀中華文化。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7-24

連結:https://bit.ly/3OoMxRS

最新文章

杭州亞運已於上周六正式開幕,筆者以杭州亞運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身份參與,並與近200名港隊運動員一同出席在杭州奧體中心舉辦的開幕典禮,8萬個座位的場館滿座,歡呼聲此起彼落,加上多場壯觀的大型表演,這個「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讓置身其中的我們感到非常驕傲。 筆者以往亦曾經擔任過大型運動會的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惟今次以團長身份在自己國家參與大型運動會,感到十分開心和驕傲,亦有責任盡地

日前筆者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組考察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嘉峪關市、張掖市、武威市及蘭州市。其中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令筆者對香港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對外宣傳我國歷史及中華文明有深一層的想法。 敦煌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當地的石窟及壁畫聞名於世,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就像一個圖書館,記載着以往的社會和文化交流盛況,包括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飛天,讓我們可以想像到當時的繁華

「十四五」規劃指出香港要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電影產業如何為此貢獻力量?我們一直深入思考。近日,為期兩周的「光影灣區‧嶺南風韻—廣東電影展映周」先後在香港和澳門開幕,為解答問題提供了一個小小的註腳。影展活動是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銀都機構與廣東省電影局通力合作,遴選了10部不同題材的粵產電影,讓廣大香港及澳門同胞透過光影,在廣府話、潮汕話、客家話裏面感受活色生香的嶺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