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香港優勢 積極傳播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未來香港的重點工作。上周筆者獲邀在全國政協「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專題協商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自出席,座談會上還有各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各單位領導負責人、各界專家學者,彼此的互動交流令大家獲益良多。

中共二十大報告曾提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大小藝團正逐步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文化精神融入到它們的作品中,以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傳播。國家正推動「雙循環」,文化事業也應當內外兼顧,不但需要走進內地市場,同時也要積極在海外發展。不過,香港的文化團體在推動文化傳播工作時有一定限制,例如大多數藝團的經營以特區政府資助為主,出外演出的資源相對緊張,限制了進入內地市場和到海外巡演的機會。


香港應採用大灣區思維,持續優化政策,包括簡化作品及演出的審批流程、更好保障藝團在內地的合法權益、增強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流互動、降低藝術品補稅倉抵押金、放寬及加快表演道具和服裝在海關的檢查程序等,以達至更高的可操作性,讓文化產業有更健全的發展,為推動中華文化傳播打好基礎。《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提到的「建設港澳演藝機構內地後勤服務基地」,亦應盡快落實,為兩地業界創造合作機遇。同時,提供大灣區的優惠措施,例如發出到內地九市的短期簽證,將可吸引更多國際級文化藝術組織落戶,提高我國在文化議題上的國際話語權。透過發揮大灣區優勢,內地和香港優勢互補,將可使文化輸出的工作取得更佳的成績。


我們更要善用科技及數字化手段,將中華文明文化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隨着科技進步,互聯網、元宇宙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國亦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因此,善用科技包裝和傳播中華文明及傳統文化,絕對是配合國策的成功捷徑。近年,虛擬角色在全球得到了廣泛關注,我國亦應考慮善用已有的文化內容及傳統故事,發展更多知識產權作品和角色,在「一帶一路」及友好國家的線上平台加強傳播,也透過香港作為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同時,我們應探討發展國際化數字體育平台,以體育這種國際語言,傳達出我國嚮往和平的價值觀。要實現計劃,除了政府推動之外,高效市場的參與亦不可或缺。兩地政府應推動企業組成聯盟,就角色創作、宣傳、互聯網事務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支援,讓工作事半功倍,更好凝聚人心。


要實現提高中華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目標,需要內地和香港在政策及市場互相配合,同時應善用海外中華兒女的力量,透過華僑華商把項目在海外落地。期待政府政策、民間智慧,能用好大灣區資源,讓中華文明更廣泛傳播,共同實現中國夢!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5-22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藝術治療支援SEN學生

保障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有公平學習機會和良好成長環境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多年來,本港的教育體系以「普通中小學校」和「特殊學校」雙軌制的模式進行融合教育,保障SEN學生得到合適的支援。2008年,特區政府頒布了《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希望學校為每個SEN...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說好香港故事 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過去的周末,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在尖東海濱舉行。170支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的龍舟隊伍、逾4,000名選手,一連兩日展開激烈競逐。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今年比賽陣容龐大,比賽運動員人數與到來參賽外隊的數目都比往年有增長,彰顯香港國際地位。...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