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儲備投資新產業 鞏固競爭優勢

全球各國各地都在爭搶機遇、網羅人才,特區政府應在運用財政儲備上表現得更加進取,投資有潛在價值的地方,持續保持優勢。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的國際城市,落實建設「八大中心」,必須持續關注各個優勢產業的發展,開拓多元經濟。特區政府應善用「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具有投資潛力的大型國際體育盛事落戶,也須調撥資源,研究知識產權融資、知識產權貿易推進專利技術的轉化等技術發展。未來為加強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香港應加強宣傳和展現自我優勢,積極爭取加入RCEP。


財政預算案將於後日出爐,赤字情況令人關注,其中賣地收入預計只有600多億元,按年大跌近六成。香港一直奉行高地價政策,令特區政府長年依賴賣地收入。可是,過於依賴單一收入並非上策,在謹慎理財之餘,政府必須投資及開拓各項優勢產業,鞏固香港的國際競爭優勢,並創造可持續的收益,而文化體育就是絕佳的選擇。


引進盛事落戶香港


去年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將於「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由政府擔當主導角色,藉着提供度身訂做的優惠條件,吸引更多境外企業在港發展。特區政府可透過「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具可觀投資回報的國際大型體育盛事落戶,為香港經濟,尤其是飲食業、旅遊業和零售業注入更多動能和新機遇。

以F1方程式賽車大賽為例,新加坡政府每年投資約1.5億美元,而大賽每年為當地帶來超過投資額的經濟收益,附帶推動人才流動和中小企的營運增長。李家超剛完成中東之行,發掘不少商機。有見中東近年積極投入資源,爭取更多盛事落戶,香港絕不能守株待兔,令盛事離我們而去。特區政府應善用「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具有投資潛力的大型國際體育盛事落戶,幫助體育盛事化,將為香港帶來大量訪港旅客和附帶收益,為旅遊業和飲食業帶來更多新機遇。


激活知識產權業務


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的國際城市,落實建設「八大中心」,必須持續關注各個優勢產業的發展。其中,香港務必善用法律和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的優勢,發展成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特區政府須調撥資源,研究知識產權融資、知識產權貿易推進專利技術的轉化等技術發展。


此外,特區政府應建立對接內地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特區政府於2022年10月31日發表了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大力支持擴大虛擬資產的規模。在2023年1月1日,全國首個國家級合規數字資產二級交易平台「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已經啟動。特區政府應增撥資源,為知識產權署提供更多人手和支援,積極探討內地及香港知識產權平台合作的可行性,支持香港成為全球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全球現時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全球總人口及國內生產總值總和30%以上。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會加緊爭取香港盡早加入RCEP,希望今年特區政府能夠繼續推動,將之落實。作為區內首屈一指的轉口港和貿易樞紐,若特區政府能夠推動香港成功加入RCEP,一方面能便利從內地轉移至東南亞的港商,讓他們可在當地獲得較有利的市場准入條件和投資保障,亦能有助香港品牌打入東盟市場。另一方面,東盟成員國將有更多機會投資香港,以及選擇香港優質的專業服務。加入RCEP是香港參與國家「雙循環」發展的其中一個切入點,亦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的好時機。


全球各國各地都在爭搶機遇、網羅人才,特區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在運用財政儲備上需更加進取,投資有潛在價值的地方,持續保持優勢。



霍啟剛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2-20

連結:https://bit.ly/3KlXfqt

最新文章

上周陳沛良議員提出的「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議案,引起社會對心理精神健康的討論。經歷了疫情3年,新冠疫情令學童無法到校上課,在家網課令學童產生額外的精神壓力。近日,社會逐步復常,全面復課,學童及家長也要重新適應。突然的轉變容易引發精神困擾,特別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 2021/22年度,中小學生中SEN學童佔比近一成,需要政府更多關注和支持。然而,基層精神健康服務卻未必如意。現時,香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不平凡5年的工作成果,從各項實例中展示人大制度理論和人大工作實踐取得了重要進展,人大代表的作用亦持續提高,為人民帶來更好生活。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我有三個感想: 第一,報告突出全國人大維護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的角色。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到的「五點展望」中,第一點是關於做好憲法實施和立法工作,涉及港澳台。上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完善特區選舉制

全國兩會是國家一年一度的盛事,很多關鍵詞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有指標性的意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穩住民生、促進經濟為主調,回顧了過去的工作成就,亦就新征程再出發提出了貫徹二十大精神的清晰發展方向,為國家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部署。 2022年,政府推出穩住經濟的一籃子工作,穩住了經濟。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位,實現了3%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