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以體育為載體 傳遞愛國情懷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工作至關重要。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法案的第二十三條提及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亦涵蓋了多項配合措施,其中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並舉辦「中華文化節」,積極響應國家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除了傳統文化外,體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載體。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香港市民一度展現出深厚的愛國情懷。學校和青年團體紛紛舉辦交流團,讓青年人參觀宏偉的鳥巢、水立方等場館,大家更爭相搶購吉祥物福娃精品。盛大的開幕式更震撼了全世界,並被譽為最精彩的奧運開幕禮之一。雖然至今已經過去15年,但奧運會的場面仍然歷歷在目。體育凝聚了全國人民,讓香港市民為祖國感到驕傲,並以中國人身份自居。


不過,隨後幾年發生了「反國教」、非法「佔中」、修例風波等,有人刻意散播錯誤思想和觀念,影響惡劣;橫跨3年的新冠疫情亦阻礙了香港市民到內地旅遊、消費和交流,令部分人的身份認同出現了偏差。


直到2021年,東京奧運再次成為了凝聚人心的契機。不少香港市民都到訪各大商場觀賞比賽直播,一同沉浸在體育世界之中。在張家朗奪得金牌一刻,全港市民的心都為之振奮。隨後,國家隊和港隊的賽事獲得了更多關注,大家都為我國的運動員打氣,也為得獎選手高興。2022年北京冬奧,市民的熱情亦沒有減退。在剛過去的杭州亞運,筆者有幸擔任中國香港代表團的團長,看到有香港市民專程到杭州支持中國隊及中國香港隊,這種愛國情懷的提升,讓我感受甚深。


接下來,更多體育盛事即將舉辦,其中2025年的全運會將由粵港澳聯合承辦,是一個促進大灣區民心交流,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機會。特區政府在10月初已經成立了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負責籌劃及執行工作。有關部門可以積極與廣東和澳門商討義工培訓、交流的安排,同時就提高市民參與度進行共同策劃,使全運會成為香港市民提升愛國主義的一堂課。全運會只是一個開端,體育作為國家重要的軟實力之一,三地政府應持續在有關方面加強合作,一起建立大灣區溝通機制和賽事品牌,探討賽事轉播權的出售安排等,以此聯通「一帶一路」和世界各地,讓世界知華、友華。


要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決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而是需要為不同年齡的人打造合適的平台。以史為鑑,體育是一種全球共通的「語言」,可以有效凝聚人心,因此也必然是傳遞愛國主義的好方法。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10-30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政府應推動戲院行業轉型創新

2024年對香港電影業是大起大落的一年,兩部電影《破·地獄》和《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破億,對業界是很大的鼓舞,但仍然未能改善整體的困局。近日2024年香港票房出爐,全年總收入為13.4億元,比2023年的14.3億元下跌了6.2%,成為近13年新低。...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推進機制改革 提升盛事質量成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國家提出的重要規劃,而大型盛事活動則是最佳的呈現方式。近年本港致力打造盛事經濟,要推進盛事產業化,需要放眼長遠,由「量」向「質」提升,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積極發展文體IP授權、文化融資等新業務。在場地維護更新、租用機制,以及盛事資助分配上,當...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