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戰略決策,喚醒了香港文化藝術的春天。去年,隨着西九文化區兩大重量級博物館:M+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相繼開幕,以及全新升級的香港藝術館重新迎來客人,還有東九文化中心的規劃有序進行,一系列國際化高端文化藝術盛會如雨後春筍般紛繁而出。首屆「藝文香港」已登台亮相,久違的巴塞爾藝術節在港舉行,博物館高峰論壇引人注目,接踵而至的藝文盛宴使香港文化藝術市場達到空前繁榮,反映出香港的文化藝術活動在貢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前所未有、融通中外文化的重要作用。
本港文藝成就獲國家肯定
香港文化藝術界在這兩年好消息不斷,自2021年起,國家藝術基金正式面向港澳地區開放申報,進一步支持香港文化藝術的持續發展。短短兩年時間,香港已有19個項目成功獲取資助,金額超過900萬元,挖掘出衆多反映時代精神、香港特色、展現國家級藝術水平的優秀作品和項目。
由西泠印社和集古齋共同創辦的「西泠學堂」的「書畫篆人才培養計劃」,也成功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西泠學堂」是為服務國家文化戰略發展大局而生的公益性文化項目,自2017年4月揭牌以來,通過創設特色課程、「西泠學堂進校園」等活動,已經培養了5,000餘位「書畫篆」愛好者,在香港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不久前,國家藝術基金代表團又專程赴港宣講資助項目政策及調研香港文藝市場,觀摩了諸如「西泠學堂」等以往獲得資助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並給予充分肯定。
然而,對於推動香港文化藝術高質快速發展的大目標來說,除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外,還需要更多元的支援。
提供多元養分支持文化傳承
「西泠學堂」是一個由香港和內地機構優勢互補、緊密結合互動的典型案例,成立至今已有5年。「西泠學堂」在課程設置、校園推廣中,獲得各類企業和社團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這次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其「書畫篆人才培養計劃」,正是建立在「西泠學堂」對社會影響能力的評估基礎之上。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文化藝術的繁榮不僅需要香港的「土壤」,更需要來自國家、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多元養分」。
因此,特區政府應積極借鑒國家藝術基金的運作模式機制,配合國家對港澳文化藝術發展的迫切需求,進一步加大對本地文化藝術界的資助力度,通過調研出台具體政策,對於那些已經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項目,給予與國家資助對等的配套支持,積極扶持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出發點的優秀文化藝術項目,這將是調動與凝聚社會合力,加速推動香港藝術發展繁榮的絕佳機遇。
如今,香港不再缺少舉辦文藝活動的展覽場地,硬件設施也達到國際水平。今後如何進一步展現香港文化藝術軟實力,對於主持香港藝術發展的決策者來說,核心之處在於積極發揮政府與民間合力的作用,由上及下將文化藝術的推廣深入社區、深入民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養市民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和參與,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藝術建設方案,以把握及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期待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統籌規劃之下,在香港文化藝術機構和社團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進一步開發香港文化藝術潛在資源,營造上下互動、全民參與的藝術氛圍,共同譜寫香港藝文新篇章。
趙東曉
香港書畫文玩協會會長
集古齋總經理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5-0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