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貝鈞奇|發放體育正能量 譜寫香港新篇章

香港運動員近年在國際賽事上的成績不斷進步,屢獲殊榮,令市民引以為傲。尤其在去年舉辦的東京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共摘下6面獎牌,包括1金2銀3銅,刷新了香港體壇發展的歷史。為香港爭光之餘,運動員更以體育精神,為社會帶來歡樂和激勵,振奮人心。本人作為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能夠親身見證每面獎牌的誕生,當然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這都是運動員和各方面一同努力的成果。


國家有力支持香港培訓運動員


10年以來,特區政府向體育事業增撥了更多資源,各體育總會努力培訓運動員,香港體育學院進行重點培養,港協暨奧委會積極協調各方面合作,這些對香港體育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國家對香港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擁有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優勢,香港運動員能夠以「中國香港」名義參與國際體育事務,經常有機會到世界各地進行高質量體育交流,保持和提升發展活力。


另一方面,香港有不少來自內地的優秀教練員,將內地的訓練經驗和技術帶來香港。比如說,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先後培養出黃金寶、李慧詩等世界級名將,為香港奪得回歸祖國以來首面奧運金牌的張家朗,他的現任香港劍擊隊總教練鄭兆康曾是效力中國國家劍擊隊的運動員,還有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陳江華、香港游泳隊總教練陳劍虹以及其他運動項目的教練員、助教等等,為香港培育不少體壇精英,功不可沒。


此外,香港運動員亦經常到內地交流和集訓,與國家隊運動員切磋訓練,相比起以前更加方便,大大提升了香港運動員的水平。以香港體操選手石偉雄為例,自小便到內地進行艱苦訓練,打下了堅實基礎,成為兩屆亞運體操金牌得主。


體育交流增進兩地民眾互相了解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體育向來密不可分,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香港早期對內地的體育發展曾經作出了不少貢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內地體育發展起步之時,香港運動員亦曾回到內地支援,包括生於香港的乒乓球手容國團,因球技出色被推薦代表國家參賽,在1959年成為新中國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軍。當時,從香港回到內地擔任國家乒乓球隊教練的傅其芳,還有乒乓球名將姜永寧以及於1956年為公民體育會奪得全港乒乓球公開賽團體冠軍的容國團,他們都對內地往後的乒乓球風氣及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在1993年,本人曾任廣東省體操隊和柔道隊名譽領隊,率隊前往北京參加全運會,結果體操隊勇奪五面金牌,柔道隊獲得一金二銅,留下了美好回憶。過往,在未有疫情之前,本人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暑假率領逾百人的香港青少年體育交流團到內地各省市如北京、內蒙古、上海、南京、寧波作交流訪問,與當地學生運動員一起練習、比賽,讓香港青少年深入認識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學習國家隊運動員刻苦訓練、頑強拚搏的精神,在提升體育水平以至增進兩地青年人之間的感情和友誼方面,都有相當好的效果。


去年舉辦的東京奧運,香港健兒憑藉頑強拚搏的體育精神,取得歷史性佳績,不僅令市民大眾對香港體壇和運動員更加關注,亦為社會發放正能量,激勵港人發揮獅子山下精神,為香港未來努力,開拓更大的發展新空間。


國家「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香港的定位與角色,為香港體育事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香港憑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之利,既要保持自己優勢,更要把握內地發展的機遇,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國家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隨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成立,以及啟德體育園即將落成,本港體育普及化、盛事化、精英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料會得到進一步發展。香港與內地透過加強交流與合作,相信能達到互惠互利、互相提升的目的和效果,共同推進體育事業發展。期待香港運動員在國際體壇繼續發光發亮,一起譜寫香港未來新篇章。


貝鈞奇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名譽副會長

東京2020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2-10-31

連結:https://bit.ly/3WzoDFf

最新文章

2023中關村論壇上周在北京開幕,與會者共同討論未來發展趨勢,探討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之路。 數字體育結合科技和體育,是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的體現。透過虛擬方式延伸傳統體育場景,以遊戲產業體育化、虛擬體育、類比運動等方式呈現。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數字體育將可協助推進養老服務,同時提升人民身體質素,有助傷病防護,實現全民健康,減輕國家醫療開支及壓力。近年,國際奧委會等組織開展了奧林匹克電競

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未來香港的重點工作。上周筆者獲邀在全國政協「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專題協商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自出席,座談會上還有各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各單位領導負責人、各界專家學者,彼此的互動交流令大家獲益良多。 中共二十大報告曾提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大小藝團正逐步將中國傳

今年是筆者爺爺霍英東先生誕辰100周年,早前紀念座談會於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身出席,並會見了我們一眾親屬。看到爺爺生前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親朋好友,相聚於人民大會堂,透過一段又一段的回憶,共同回顧爺爺的一生,緬懷他的成就,作為第三代的成員,筆者心情無比激動。 在座談會上細聽一個又一個關於爺爺的故事,筆者更清楚其愛國愛港愛鄉的赤子情懷始終不渝。爺爺透過不同的方法和平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