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蔡君恒|合力推動香港電影閃耀串流平台市場

香港電影發展局成立於2006年,目標是統籌與電影有關的政策、規劃和活動。近期資助的電影包括《毒舌大狀》、《正義迴廊》、《闔家辣》、《阿媽有咗第二個》、《一路瞳行》等,成績有目共睹。最近半年香港出品的電影票房回暖是頗值得高興,但我們不要忘記過去3年疫情下電影院關門時的寒冬。2020年電影院關閉114天,全年票房暴跌至不足三成;2021年電影院關閉48天;2022年第五波疫情爆發,香港電影院更要停業百日。2022年上半年只有6部香港電影上映,更沒有一部影片收入超過100萬元。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的電影院多次被勒令關閉達266天,屬全球最高之一。


根據香港影業協會定義,影片長度必須是60分鐘或以上,並需在香港電影院正式上映作公開售票,才被視為香港電影。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電影參選資格寫得更清晰,入圍的影片資格是:連續7天內於50個座位以上的常規放映電影場地、上映不少於5場的香港電影,影片長度60分鐘或以上,並以35毫米菲林放映或數碼放映。


電影生態已變須因時制宜


以銀幕放映來作為電影的門檻,在疫情前是業界共識。不過,直至疫情的出現,大家方知道電影院不是必然能天天開業。後疫情時代,當然我們該心懷希望,相信電影院停業的日子不會再來。但政策上卻需要理性思考,令香港電影業即使面對更大的疫情重臨,都能夠適應。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市民大眾觀看電影的時間,其實一點都不少,只不過並非在電影院中,而是在家中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觀看。串流媒體在互聯網上實時傳輸影音,如Netflix、Disney+、HBO、Apple TV、愛奇藝等,其實已經改變了電影的生態。筆者在隔離時,反而因百無聊賴而在串流平台多看了幾套電影。


不少過往電影業的翹楚已轉戰串流平台:大導演馬田史高西斯《The Irishman 愛爾蘭人》、鬼才導演添‧布頓《Wednesday星期三》、是枝裕和《舞妓家的料理人》等等例子不勝枚舉。可惜的是,當日韓台等電影創作人都創作出引領亞洲潮流的串流平台內容,如韓劇《魷魚遊戲》、日劇《First Love》、台劇《華燈初上》等。香港創作人又有什麼例子呢?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既然香港過去3年有達大半年260多天時間是沒有電影在電影院上映,香港電影業界是否應該接受電影可以直接在串流媒體上架?


推動創作人才多棲發展


上月電影發展局推出「串流平台內容開發計劃」,目的是為於電影發展新時代培育開發串流平台作品的跨影視創作團隊,計劃會以比賽形式邀請參賽團隊開發串流平台劇集內容,優勝團隊可獲資助開發劇本,及製作首集或首兩集的作品。這絕對是個好開始。


要跟上時代步伐,香港電影業界以至香港電影發展局應攜手合作,推動香港電影工作者進入串流平台市場:一、接受電影不必在電影院放映,香港電影發展局資助的電影可直接在串流平台上映;二、繼「串流平台內容開發計劃」後,開設更多串流平台內容的支援;三、主動與串流平台洽談,推動香港創作登上串流平台;四、除了資助香港電影金像獎,增加資助非在院線上映影片/劇集的獎項;五、香港國際影視節(Filmart)增設更多串流平台相關的論壇和內容。


在後疫情時代,電影必須在電影院上映的觀念,為電影業發展帶來不少限制。科技日新月異,只有接受電影不必在大銀幕觀看,推動創作人才在電影及劇集多棲發展,香港影視行業才有機會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蔡君恒

藝術科投初創iCreator創辦人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2-13

連結:https://bit.ly/3K3DCDM

最新文章

上周陳沛良議員提出的「改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議案,引起社會對心理精神健康的討論。經歷了疫情3年,新冠疫情令學童無法到校上課,在家網課令學童產生額外的精神壓力。近日,社會逐步復常,全面復課,學童及家長也要重新適應。突然的轉變容易引發精神困擾,特別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 2021/22年度,中小學生中SEN學童佔比近一成,需要政府更多關注和支持。然而,基層精神健康服務卻未必如意。現時,香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不平凡5年的工作成果,從各項實例中展示人大制度理論和人大工作實踐取得了重要進展,人大代表的作用亦持續提高,為人民帶來更好生活。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我有三個感想: 第一,報告突出全國人大維護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的角色。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到的「五點展望」中,第一點是關於做好憲法實施和立法工作,涉及港澳台。上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完善特區選舉制

全國兩會是國家一年一度的盛事,很多關鍵詞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有指標性的意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穩住民生、促進經濟為主調,回顧了過去的工作成就,亦就新征程再出發提出了貫徹二十大精神的清晰發展方向,為國家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部署。 2022年,政府推出穩住經濟的一籃子工作,穩住了經濟。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位,實現了3%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