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為進一步推廣體育普及化,政府將與體育界、學界和商界攜手合作,推廣近年受青年人歡迎的「城市運動」項目,例如三人籃球、運動攀登、滑板等,亦會檢討全港運動會的競賽項目,讓更多不同年齡人士參與。理念具前瞻性和針對性,正好迎合時下年輕人的喜好,有助提升年輕人的參與熱情,從而加強對香港特區和國家的歸屬感。但真正做到體育運動普及化,特區政府必須配合以下條件,方能水到渠成︰
一、組織:十八區體育會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已經成立,由於以往體育事務都撥歸民政事務局管轄,各地區體育會一直向各區民政事務處申請撥款運作,但撥款往往向康樂活動傾斜,令體育運動未能獲得充分發展。近來特區政府改組部分政策局,其中體育範疇同時涉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問題就出來了,究竟兩個政策局如何分工?特首並沒有講清楚,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兩個和尚無水食」的情況。有鑑於此,特區政府必須對此有明確分工,主要工作應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負責,當體育運動牽涉到青年的時候,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才予以輔助,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互相推諉的尷尬情況。
二、資源:特區政府2020年提出每年撥出一億元發展體育運動,但這筆撥款至今仍沒批出,加上遇到疫情,全港體育運動陷於停頓,各區體育會負責人為此在2021年2月組成「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以團結力量,向特區政府爭取資源,從而協助政府振興體育運動。新一屆特區政府已經組成超過四個月,撥款一事依然未見寫上議事日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要將體育運動普及化又從何說起?因此,上述兩個政策局的局長和有關官員,有必要盡快與「地體聯」展開接觸和溝通,並持之以恒,並盡快落實撥款,否則普及體育運動只會淪為空話。
三、場地:本港缺乏多樣化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就以滑板運動為例,目前全港只有7個區設有合共8個滑板運動場地,一旦要全面推廣的話,必然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要解決場地不足,釋放學校運動設施非常重要。但如何能夠令校方安心向外借出場地和設施,政府必須提供足夠誘因,例如訂立一套完善的制度監督借用場地人士,以及有效保障學校設施受損後能夠盡快獲得賠償和復原,不致影響學校的正常運作和增加學校負擔。在這方面,「地體聯」可以憑一直以來建立的地區關係,為政府擔當中介人和管理人角色。
四、人才:各項體育運動一旦普及化,就需要大量的教練和裁判等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必須經過物色和培訓才能成事。「地體聯」可以聯繫退休的體育教練和裁判等專業人士重新執業,以解燃眉之急。當然,特區政府也要有一套長遠的培訓人才計劃,才能真正實現體育運動普及化。
楊位醒
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主席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2-12-12
連結:https://bit.ly/3FNO1A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