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楊位醒|加強組織 落實撥款 全力普及體育運動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為進一步推廣體育普及化,政府將與體育界、學界和商界攜手合作,推廣近年受青年人歡迎的「城市運動」項目,例如三人籃球、運動攀登、滑板等,亦會檢討全港運動會的競賽項目,讓更多不同年齡人士參與。理念具前瞻性和針對性,正好迎合時下年輕人的喜好,有助提升年輕人的參與熱情,從而加強對香港特區和國家的歸屬感。但真正做到體育運動普及化,特區政府必須配合以下條件,方能水到渠成︰


一、組織:十八區體育會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已經成立,由於以往體育事務都撥歸民政事務局管轄,各地區體育會一直向各區民政事務處申請撥款運作,但撥款往往向康樂活動傾斜,令體育運動未能獲得充分發展。近來特區政府改組部分政策局,其中體育範疇同時涉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問題就出來了,究竟兩個政策局如何分工?特首並沒有講清楚,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兩個和尚無水食」的情況。有鑑於此,特區政府必須對此有明確分工,主要工作應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負責,當體育運動牽涉到青年的時候,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才予以輔助,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互相推諉的尷尬情況。


二、資源:特區政府2020年提出每年撥出一億元發展體育運動,但這筆撥款至今仍沒批出,加上遇到疫情,全港體育運動陷於停頓,各區體育會負責人為此在2021年2月組成「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以團結力量,向特區政府爭取資源,從而協助政府振興體育運動。新一屆特區政府已經組成超過四個月,撥款一事依然未見寫上議事日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要將體育運動普及化又從何說起?因此,上述兩個政策局的局長和有關官員,有必要盡快與「地體聯」展開接觸和溝通,並持之以恒,並盡快落實撥款,否則普及體育運動只會淪為空話。


三、場地:本港缺乏多樣化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就以滑板運動為例,目前全港只有7個區設有合共8個滑板運動場地,一旦要全面推廣的話,必然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要解決場地不足,釋放學校運動設施非常重要。但如何能夠令校方安心向外借出場地和設施,政府必須提供足夠誘因,例如訂立一套完善的制度監督借用場地人士,以及有效保障學校設施受損後能夠盡快獲得賠償和復原,不致影響學校的正常運作和增加學校負擔。在這方面,「地體聯」可以憑一直以來建立的地區關係,為政府擔當中介人和管理人角色。


四、人才:各項體育運動一旦普及化,就需要大量的教練和裁判等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必須經過物色和培訓才能成事。「地體聯」可以聯繫退休的體育教練和裁判等專業人士重新執業,以解燃眉之急。當然,特區政府也要有一套長遠的培訓人才計劃,才能真正實現體育運動普及化。



楊位醒

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主席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2-12-12

連結:https://bit.ly/3FNO1AT

最新文章

2023中關村論壇上周在北京開幕,與會者共同討論未來發展趨勢,探討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之路。 數字體育結合科技和體育,是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的體現。透過虛擬方式延伸傳統體育場景,以遊戲產業體育化、虛擬體育、類比運動等方式呈現。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數字體育將可協助推進養老服務,同時提升人民身體質素,有助傷病防護,實現全民健康,減輕國家醫療開支及壓力。近年,國際奧委會等組織開展了奧林匹克電競

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未來香港的重點工作。上周筆者獲邀在全國政協「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專題協商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自出席,座談會上還有各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各單位領導負責人、各界專家學者,彼此的互動交流令大家獲益良多。 中共二十大報告曾提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大小藝團正逐步將中國傳

今年是筆者爺爺霍英東先生誕辰100周年,早前紀念座談會於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親身出席,並會見了我們一眾親屬。看到爺爺生前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親朋好友,相聚於人民大會堂,透過一段又一段的回憶,共同回顧爺爺的一生,緬懷他的成就,作為第三代的成員,筆者心情無比激動。 在座談會上細聽一個又一個關於爺爺的故事,筆者更清楚其愛國愛港愛鄉的赤子情懷始終不渝。爺爺透過不同的方法和平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