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李巨川|發展成熟產業鏈 建設「創意之都」

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創意產業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文創產業發展近來成為坊間熱話,例如有許多人探討,如何通過「創意香港」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如何加強人才培育及政商界支援,以及清晰發展方向等。


適逢筆者所屬集團營運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ART EXPRESS by商務印書館」迎來開幕後的第一個暑假旺季,家長們都帶着孩子參觀博物館及逛禮品店。孩子們看到故宮出品的文創產品及相關圖書都很感興趣,對產品的設計靈感、歷史來源等亦非常好奇,愛不釋手之餘,更急不及待購買。看到此情此景,更令我意識到從小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創意香港」的願景是把香港發展成區內「創意之都」。發展創意產業,當地人民本身的文化底蘊,以及對歷史發展的認知是根基,不同的商業模式是配合工具。商業模式會因應時代發展而改變,但文化卻源遠流長,本質不會改變。文化是一個社會的靈魂,文化內涵決定了經濟競爭力。


在本港,修讀人文相關課程,例如歷史、考古、文學的畢業生,往往難有機會充分發揮才華。政府和私人市場應創造更多文創產業職位,既讓他們一展所長,又可藉此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可謂互惠互利。政府亦可撥備更多資源,以強化和優化現時的大學課程,例如在大學課程中,新增全資助的數碼創作的課堂、資助本港學生在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文創機構實習。


一個創意產業鏈,必須以歷史文化作為基石,再配合創新科技元素和商業革新模式,才可日漸成熟,並持續發展。以往各業界都較着眼於科技革新、商業發展及模式革新,而忽略了香港獨特的傳統文化。要讓創意產業有新的突破和持續發展,首先要對該類產業或產品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深度認知,再發展創意,才有內涵,也更有傳播力和吸引力。


近年香港和內地很多知名的文創產業創始人都出自文科背景,例如把藝術作品列印在咖啡上的「CURATOR Art & Café」創辦人,據聞是主修考古及歷史科的。我經常用足球運動來作比喻,足球運動要有效推廣,就需要依靠青訓。同樣地,教育制度也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對文化創意及藝術產業的興趣,並將其納入教學課程中。只有在具備足夠的人才基礎的情況下,香港才能夠發展出一條成熟、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從而有機會成為文化交流的中心。


近來,內地短視頻蔚然成風,特區政府可以着力資助香港文創設計師拍攝更多短視頻,在內地的平台進行推廣播放,讓內地人對香港的歷史、建築和城市發展等主題產生興趣。政府還可協調文創界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一線商場舉辦產品發布會,並鼓勵商場資助相關項目,提供文化深度穿越專車來往接送。


政府也可以資助大灣區的各所博物館設立「香港館」,鼓勵本港收藏家和博物館將部分香港主題的文物收藏、歷史文化產物、攝影作品借出展覽。同時,香港的設計師也可以將其作品巡迴展出,並配合相關的文創產品銷售,通過文創讓香港的文物、古蹟、歷史得以活起來。


本港的創意產業發展充滿機遇,潛力巨大。重點是需要政府帶動各界集思廣益,爭取更多支持和配合。



李巨川

聯合新零售(香港)有限公司商品採購與營運部總監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3-08-14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藝術治療支援SEN學生

保障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有公平學習機會和良好成長環境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多年來,本港的教育體系以「普通中小學校」和「特殊學校」雙軌制的模式進行融合教育,保障SEN學生得到合適的支援。2008年,特區政府頒布了《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希望學校為每個SEN...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說好香港故事 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過去的周末,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在尖東海濱舉行。170支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的龍舟隊伍、逾4,000名選手,一連兩日展開激烈競逐。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今年比賽陣容龐大,比賽運動員人數與到來參賽外隊的數目都比往年有增長,彰顯香港國際地位。...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