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政府彈性調整精英資助 靈活思維助運動員專注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日前宣佈將調整精英運動資助制度,維持桌球及網球作為「A級」精英運動項目及提高運動員直接資助金額。今次調整不僅回應了體育界的長期訴求,更展現了政府在精英體育政策上的靈活思維。 筆者早前發表《改革體育政策...
亞洲各地設籃球博彩合法化 香港應配合監管逐步開放
香港對規管合法博彩一直有成熟可靠的制度,只要設定良好門檻,即使新設一項博彩,相信要落實也並非難事。我們可以參考外地案例,思考以哪種做法將資金合法引流。除了為政府開源,同時亦可以透過成立基金支持本地體育持續發展,推動體育走向產業化、專業化,帶動整個運動產業鏈發展。...
以籃球博彩作財政開源 料每年達15億元稅收
香港特區政府連續三年錄得赤字,雖然料本年度赤字不足1000億元,但已令市場憂慮結構性財赤恐怕形成。除了積極節流,實應考慮以不同方式開源,以擴闊稅基,提供穩定收入來源,令庫房收入變得更多元化。筆者早前提交了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當中建議在適當規管下增設籃球博彩項目,在打擊非法外...
「有為政府」結合「高效市場」 打造熊貓經濟
海洋公園熊貓雙胞胎在上個月迎來百日慶活動,吸引大量熊貓粉絲;而中央贈港的「安安」、「可可」亦正式同市民見面;現香港一共有6隻大熊貓,相信能夠藉此機會,打造熊貓IP,為香港帶來機遇。 據聞,旅日熊貓「香香」曾在六年內為日本帶來相當於35億港元的經濟貢獻,2021年誕下龍鳳胎...
塑造文化之都 打造人文香港
筆者從去年9月起在香港文匯報刊登「剛好有理」文章,分享對於本地文化體育的看法,不知不覺已持續了一年。文化藝術已經成為香港閃耀的名片,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確立了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定位,善用香港「一國兩制」制度的優勢,為香港在新時代新征程定下...
香港要成為推廣中華文化的平台
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讓我無比自豪、無比激動。回歸以來,香港飽經風雨,但在中央的支持下總是安然渡過,浴火重生。如今,香港仍擁有穩固的國際地位,向全球證明了「一國兩制」是成功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習近平主席說:「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這句話為全港市民及...
發展體育事業 提升香港競爭力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在國家支持下,市民一同見證和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無疑,團結社會對於破解難題至關重要,而體育活動對於團結社會則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香港正處於發展的新起點,特區政府應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既可改善市民健康,又可發掘本地體育人才,提升香港未來競爭力。...
完善問責機制 優化立法監察
新一屆立法會開局踏入第二個月,新手及連任議員共同攜手令議會運作重回正軌,貫徹落實「5點希望」,助譜特區「由亂入治而興」的管治新藍圖和憲政新秩序。然而經歷以往對議會運作長時間的衝擊,新一任議員對內要推動議會重建秩序、對外要重建市民對立法會的信任,便要在行政主導體制下,完善問責...
北京冬奧讓國際社會見證中國美麗的蛻變
北京冬奧會為期16日的賽事,超過90個國家及地區近3,000名運動員參與,不少國家的元首及官員也來到北京出席以示支持。國家以高科技打造比賽場館及滿足參加者的衣食住行所需,興建眾多新設施、新基建,推進未來國家體育產業化的進程,中國美麗的蛻變給國際社會留下難忘的印象。...
【來論】以大局觀設文體旅局 做好香港定位
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對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義、理解、期盼及要求。未來香港是弘揚及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樞紐,將國家的文化體育軟實力輸出國際,會是國家給予香港的重大課題。特區政府必須重新審視香港的文化方向,確保與國家文化大業一致,與《十四五規劃》接...
深入社會為民服務 選委肩負時代責任
關心社會、接地氣,聽取市民心聲,並向政府反映意見,是每一個選委的責任。新選制下,不論是中央或香港市民,都對選委有更高要求和期望,選委須提出有利社會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協助政府完善施政,落實「愛國者治港」,重塑良政善治新格局,促進香港的繁榮發展,回歸為民服務的初心,也回歸到「一...
【來論】西九重新定位 發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港澳專章》,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但凸顯中央政府對香港文化發展的重視,亦賦予香港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下新的使命。香港憑藉獨特的文化背景,擁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既能協助國家向海外輸出文化軟實力,為「雙循環」戰略...
國家藝術基金開放 國民待遇更進一步
一直以來香港的藝術文化界朋友期盼着國家藝術基金「過河」,終於在7月底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張旭副部長訪港,為我們帶來國家藝術基金向港澳特區全面開放一般項目申報的好消息,對業界非常鼓舞,也是港人在文化藝術方面享有國民待遇的新突破。...
【來論】科學依據推廣疫苗 加大接種誘因
全球各地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進行得如火如荼,香港也不例外,特區政府採購的三款疫苗已有兩款正式「開打」。執筆之時本地已接種第一劑疫苗人數突破三十八萬,全球已接種的總劑數亦突破四億,接種速度之快、規模之廣可說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來論】精準運用消費券 振經濟迎復甦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作為最大亮點的電子消費券旋即成為全城熱話。疫情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市民和商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消費券相信能提振經濟,然而一些利潤微薄的小商戶,包括文化及體育界的業界朋友,未必能夠承擔電子支付的手續費,因而無法受惠。故政府在具體的落實工作中必須完善...
精準抗疫迎新常態 平衡經濟實現復甦
康文署場地及表列處所自去年十二月初關閉,體育及文化業界望穿秋水終於等到政府宣布重新開放部分康樂場地,然而重開力度與業界期望依然相距甚遠。抗疫一年,業界理解政府的憂慮,自願提升防疫措施只求有序復工,惟政府不改見步行步、拖拖拉拉的抗疫手段,繼續犧牲部分行業、斷絕數以萬計家庭的生...
【來論】新常態下氣泡活動 政府須全力支援
全球的大型活動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停頓,新常態下要舉辦活動面對不少挑戰,香港賽馬會在上月以氣泡方式,舉辦了國際騎師錦標賽及香港國際賽事,筆者日前特別邀請了香港賽馬會代表為體育總會分享成功經驗。馬會資源豐富,在整個安排上一絲不苟,確實讓體育總會同仁大開眼界。...
以文體為載體 推動港青灣區就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發表講話時,特別表達了對香港青年的關注,當中提及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象徵兩地青年交往到了進一步昇華的階段。 文化是交流最好的橋樑,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將繁榮發展文...
藝術科技助力 創造劇場內外新體驗
不經不覺走過了金秋十月,隨着疫情的緩和,市民終於可以出入戲院、劇場,欣賞各項戲劇演出。雖然限聚令仍然生效,戲院劇場設入座限制亦要隔位坐,但絲毫不損市民的踴躍和期待。本人也不例外,近日觀賞了一些新穎的文化藝術活動,既振奮又感動,思緒沉澱過後更有些感觸。...
【來論】本地遊助市民放鬆 拓多元發展
港人日常生活節奏急促,每逢長假期便會出外旅遊,甚少停下腳步欣賞身邊的美好。隨着疫情從初春走到秋季,相信短期內未必能有序通關,難如以往般經常遠遊的港人亦開始轉向發掘本地深度遊。 眼見國慶中秋長假期過去,連續四天香港各處人頭湧湧,在限聚令生效和全民口罩的情況下,仍無損大家的假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