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ver E4.png
title 2.png
【霍啟剛】文化體育發展要走向產業化,政府首先要拆牆鬆綁,破除不必要的條框限制,創造更多可能性
04:43

【霍啟剛】文化體育發展要走向產業化,政府首先要拆牆鬆綁,破除不必要的條框限制,創造更多可能性

#文化體育 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不但可以滿足人民對精神生活嘅需求、為國家帶來經濟增長動力,更重要係可以 #凝聚人心 ,讓大家堅守共同理念,共建美好國家、美好世界。   #文體產業化 係一個大方向,但目前相關資助計劃大多仍以資助角度看待文化體育,只限 #非牟利機構 申請。非牟利機構對旅遊業運作嘅認識不及商業機構,要做好文體旅融合工作,必須優化資助計劃申請機制,善用商業機構嘅力量。   舉兩個例子,例如「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及「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前者僅限非牟利團體參與,但呢類團體資源比較緊張,難以用成熟嘅商業模式營運,活化項目難以持續經營,大家有目共睹;後者同樣僅限以非牟利性質舉辦活動,當中條件限制咗舉辦方工作同創意,不利行業長期發展。 反而我哋又睇睇上年推出嘅「 #文化古蹟本地旅遊鼓勵計劃 」,將旅客人數與資助金額直接掛鉤,刺激旅行社將 #古蹟建築 同各區商業景點互相結合,推出新興嘅文旅元素線路。據了解,過去一年基本版和升級版嘅旅行團合共已經有近100萬人次參與,可見加入商業元素係會對文化旅遊發展有顯著成效。   要知道政府每年投放係文體發展嘅資源其實好多,係現時庫房緊張嘅情況下必須更高效運用資源,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建議當局應該重新審視現有各個文體資助計劃嘅申請機制,係入面加入「加分」位,即係我於修正案提出嘅「鼓勵申請者與商業機構加強合作及在籌辦的活動中加入旅遊元素」,以獎勵手段去促使文化及體育團體多作突破性思考,例如申請資助機構與商業機構合作制定吸引觀眾嘅方案、係海外做具成效嘅活動宣傳,將可以獲取更多資助。 相信呢個做法可以落實我過去一直提倡嘅「文體+」理念,令香港可以成為「 #文體天堂 」,與 #大灣區 其他城市實現「 #一程多站 」,發展出一套 #可持續 嘅商業化文體旅遊。
bottom of page